鲁贵卿——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专家组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研究院名誉院长、原中国建筑集团总经济师。
目前,多数建设企业对资金的管控大多停留在通过财务核算系统提供的报表来实现,施工项目部、各子分公司分别建立核算账套,独立动作,手工收集信息,逐级统计上报,时效性、准确性及精细化程度难以达到要求;各级管理层无法及时了解各个具体项目的真实运营状况,当资金出现较大偏差时,难以找准具体原因,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对于各子分公司制定的年度计划无法进行合理性分析及与历史对应数据比较等。
实现项目业财资税一体化,必须系统性地梳理设计企业各层级、各组织的管理标准、工作流程、业务表单以及数据成果展示、各级各类管理需求等,要统一管理语言和信息交互规则,特别要注意各业务部门、各层级组织之间的工作接口、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等细节部位。
第一,要按照“管理标准化、工作流程化、业务表单化、成果数据化、数据集约化”的路径,结合企业总部层面、子分公司层面、工程项目部层面的管理要求,借助信息数字技术对公司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覆盖管理。通过流程穿透到子分公司以及项目部,将相关数据通过相应的流程进行信息审核并流转至相应的组织。对这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一系列的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加工、分析最终以报表及图形展现出来。这些图表可以使公司总部层面的决策层能够依据形象化、真实、可靠的资金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决策,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子分公司的管理层能够获得清晰、明确、安全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支持,项目部层面的执行层就能够在数字化条件下的严格监督管控,履行岗位职责,人人有事做,事事可追溯。
第二,要从企业总部领导层、各子分公司级管理层、施工项目部执行层的不同管理需求出发,对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管控。要在管理信息系统内进行业务数据、具体信息、报审流程、业务报表等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移动化处理,达到对企业全部资金实时、全面、准确管控的效果,满足资金管理需求。系统内所有管理过程除了在信息收集阶段需要手工操作外,全过程流程电子化流转,杜绝信息流转过程中人工处理的种种弊端。
第三,要以资金活动审批流程为抓手,实现借款、报销、支付等全过程流程管控。业务工作过程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附件,使凭证能够及时录入、审核,按月记账,完成对公司资金运作的数据分析、信息挖掘、监管共享、风险监测、决策支持,以报表及图表形式实时展现整体资金总量及分布情况,重点做好大额资金支付或银行贷款的监控,以实现全公司资金监控管理,防范公司资金风险,确保公司资金领域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通过统一的表单字段、流程体系设置,实现横向各子分公司之间、纵向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的资金基础信息、审批信息、证明材料等相关信息的共享,确保资金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在对比本日收入、本日支出等情况时,提供监控功能,与计划额度允许范围限定有出入时,系统会自动提出预警,为管理者节约大量的数据分析时间和管控成本。一系列管控电子流程、报表及图形的运用,全过程动态、透明、可追溯,督促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项目部人员更加认真、细致、严谨的对待资金管理工作,杜绝了粗放管理、随意性强、数据编造等不良现象,提高资金管理工作效率,间接创造经济效益。
第五,根据资金管控和资金活动审批要求,重点设计借款申请、资产购置、费用报销、银行账户管理、财务资金计划、银行信贷/保函办理、增值税开票、资金支付、财务业务放款等工作流程,在合法合规、审计稽查、成本管控等多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分析可以发现全公司资金数据的关联性,充分发挥资金的管控能力。特别是在三项费用的管理、资金预算管理,资金支付管理、应收款管理等方面产生数据联动效应,结合公司管控名单系统、法务诉讼管理系统给公司资金保驾护航。
第六,通过业财资税一体化,对预算的编制提供有力的支持,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有助于辨别事项的真实性,特别是同步开启移动端APP审批功能,通过电子化、移动化审核,杜绝手工处理时人员不在岗、拖拉、推诿的现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输出环节做到信息的整合利用,相关报表实现多维信息的随需查询和复杂信息的交互,并进行可视化展现,使管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掌握资金动态情况。
总之,业务、商务、财务、资金、税务业务相互联系,通过财务凭证可以在线追溯业务过程,同时在处理业务过程时可以联查财务凭证,自动生成的凭证经审核后生成财务账薄,最终反应项目管理的经营结果。业财资税一体化是通过商务成本科目与财务核算会计科目口径统一,用财务核算、资金支付、税务处理倒逼业务过程规范、数据精准,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